抓住风口财富策略
本期要点:印度何以成为一个“巨坑”?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我们一直倡导,要成为“有远见的思考者”,而全球化正是远见的重要议题之一。
前段时间,突然给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征了50%的关税,对印度的纺织业等人力密集型产业造成重大打击。消息传出后,印度股市也持续下跌。
这让不少看好印度的老板和投资人都傻了眼,说好的印度是新世界工厂、中国的替代品,怎么就成了“牛夫人”?
常读我们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印度不是金矿,更像个杀猪盘。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你听到的是它14亿人口的市场红利,却忘了这里工人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匮乏。更关键的是,印度还有着深入骨髓的“占便宜”文化。
我认为,印度显然不会是下一个世界工厂。一方面,它的营商环境极不稳定。另一方面,印度更多是吃了地缘政治博弈的红利。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它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真相就会暴露出来。看透了这两点,具有长期主义的企业家自然就会在全球化布局中做出正确抉择。
占便宜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印度有不可忽略的制度风险。
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法治和契约精神。但在印度, Jugaad(也就是所谓灵活变通)的思维非常盛行,在商业实践中常演变为投机取巧和钻空子。
如果这只是市井小商贩的做法,倒也无伤大雅,问题是印度政府也乐于干这样的事情,而且近几十年来就没多大改观。
以著名的“印度陷阱”案例——沃达丰案为例。
2007年,英国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被印度税务部门追缴20亿美元资本利得税。尽管经过五年诉讼,印度最高法院最终裁定沃达丰胜诉,印度议会却立刻通过了一项税法修正案,用立法手段推翻了司法判决。
规则治不了你,我就修改规则。印度的做法让全球企业瞠目结舌。
那印度现在变了没有?
似乎改了,富士康给苹果的代工厂在印度就活得非常滋润。
2025年上半年财富策略,印度生产的iPhone同比激增53%,出口额达到225.6亿美元,超越中国成为美国iPhone的主要出口国。
但这背后是印度政府对苹果网开一面。而且如果没有成功案例,还怎么吸引新的韭菜呢?记住,苹果享受到的是特权,而不是印度商业环境的常态。
2022年小米的遭遇还历历在目。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冻结了小米约6.8亿美元的资金,至今仍未解决。
2025年7月,印度最高法院还裁定,一家在印度没有固定办公室的酒店运营管理咨询公司是实质性的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因此要补缴多年的税款、罚款和利息。
总之,你过去在印度任何合法合规赚到的钱,都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被印度政府用新规定让你吐出来。
而这种做法的“坑”在于,印度会先用市场潜力和优惠政策把企业吸引进来,等你深度绑定、投入巨大沉没成本后,再利用法律中的某些模糊解释来对你进行合法的敲诈。而他们赌的就是,总有不信邪的、自以为是的新企业,怀着“这次不一样”的想法入局。
难成气候
因此,我想强调的是,印度不可能替代中国,甚至难以像越南那样,成为中国制造的溢出,最多是中美贸易战的临时中转站。
尽管印度政府高喊“印度制造”和“去中国化”,但现实却截然相反。随着印度出口的增加,他们从中国的进口也在激增。
这些进口商品主要就是印度制造业最需要的核心部件和原材料,如芯片、显示屏、电池、特种钢材和精密机械,甚至印度引以为傲的仿制药业,也有高达70%的药物中间体是从中国进口。
也就是说,印度制造业的每一次增长,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印度只不过是下游总装车间。
前段时间,同为美国跨国巨头的特斯拉对印度望而却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特斯拉一直希望印度政府先降低高达100%的电动汽车关税,以测试市场需求,再决定是否建厂。而印度政府则坚持特斯拉必须先建厂,才能换取关税优惠。
印度的意图自然是让特斯拉建厂、再把车卖到全球。市场需求是不可能先让你验证的。
特斯拉迟迟不敢前往印度建厂,一方面当然是怕被关门打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哪怕在印度建了工厂,零部件还是要从中国进口。
如果印度本土市场难以消化这些产能,特斯拉就得把车销往其他国家。那特斯拉完全没必要费劲折腾。要知道,上海超级工厂就可以年产百万辆车,足以覆盖特斯拉四成的全球产能。
相比之下,韩国现代却在印度如鱼得水。他们并不像特斯拉,是为了规避印度的高关税而建厂,而是为了利用印度低成本优势,向全球输出产能。
现代汽车1996年便在印度设厂,如今年产能超70万辆,其中约25万辆车被出口到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但问题是,韩国产业品类相对单一,且印度工厂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供应链也远不足以支撑起印度的“世界工厂”愿景。
所以你看,印度真正欢迎的,是以印度为基地的外向型产业,没兴趣为想供应印度市场的企业提供支持。但他们忘了,没有本地市场的强大支持,哪来外向型的能力呢,在这一点上要想一味用中国做榜样,无疑是缘木求鱼。
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正好呼应了欧美制造业的大规模外迁,现在全球制造业的主体不是欧美而是中国,有了小米的前车之鉴,中国企业在印度制造以满足当地市场都会犹豫,更不用说以印度为基地辐射全球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判断,虽然未来印度还会自称是全球化的热点,但在我眼里却是全球化的坑。
你以为印度有所谓庞大且成长迅速的市场,那不好意思,你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肥肉。如果你想利用印度的低成本优势,也别忘了,中国才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我们才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为了蝇头小利而舍近求远前往印度,也并不是个合理的决策。
当然,我们拆解印度,更是在于助你看透复杂商业现象的内在矛盾与陷阱,从而使你在当前这个变革的时代能够做出长远规划,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还请麻烦转发给更多关注全球化的朋友。
此外,有关企业出海,我在科技特训营进行过多次深入剖析,未来也会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前来交流探讨,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再宣布一个重要活动,在10月19日,我们将开启硅谷长寿考察团的活动。我将带领大家走访顶尖机构,亲身体验最前沿的长寿科技,并与一线的长寿科技研究者和践行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无论你是想亲自体验最前沿的科技,深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能力,还是希望和我一起到产业创新一线调研,并将这些技术带回国内,推动长寿科技的普及和发展,都欢迎你加入。考察团的具体内容和报名方式,请点击链接查看。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此外,也向你推荐一下我们的前哨AI少年营,AI应用要从孩子抓起。在前哨AI少年营为期4个月的课程中,孩子们将亲手开发AI动画、游戏和小程序,从使用者变身创造者,成为AI时代的超级个体。具体介绍请见下方海报。
再提醒一下,为了保证少年营的质量,本次名额有限,欢迎扫码报名!一起开启AI的升级之路吧!
最后,鉴于公众号推送机制的改变,你未来刷到要闻评论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了,建议你加入粉丝群,第一时间得到我的独家前沿分析,而且我们还会每天在粉丝群里发布独家资料,快快扫码加入吧!
↓¥399,掌握王煜全AI产业预测精华(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个示意图,扫描加群即可领取
“印度的全球化机遇与风险”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